当前位置: 首页>消防文库>电气工程 > 正文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 建筑产品选用技术(水暖电)第二部分 通暖空调·燃气

    • 发布日期:2018-08-14
    • 浏览次数:2015

    1.8.1 概述
    1 定义
    冷热电联供系统是布置在用户附近,以燃气为一次能源用于发电,并利用发电余热制冷、供热,同时向用户输出电能、热(冷)的能源供应系统。它首先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原动机中作功,将一部分热能转变为高品位的电能,再利用发电后的余热供热和制冷,以实现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降低供热和制冷成本。该系统可用于一栋或多栋建筑的冷、热、电能源供应,系统发电供用户自用,同时供应冷、热负荷。
    2 适用领域
    1)全年有冷热负荷需求的用户,系统年运行时间宜≥4000h。
    2)电力负荷与冷、热负荷使用规律相似的用户。
    3)燃气供应充足、稳定的地区。
    4)经过方案优化设计和经济分析,确定经济可行的项口。
    5)一般条件下,医院、宾馆、商场、休闲场所、写字楼、大学、车站、机场、工业企业、农业园区等用户适用性较好。
    3 余热形式、特点(表1.8.1-1)

    表1.8.1-1  常用发电设备余热形式、特点
    表1.8.1-1 常用发电设备余热形式、特点

    4 余热利用设备型式、特点、使用范围(表1.8.1-2、表1.8.1-3)

    表1.8.1-2   余热利用设备型式、特点、适用范围
    表1.8.1-2 余热利用设备型式、特点、适用范围
    表1.8.1-3  主要余热利用设备技术性能指标
    表1.8.1-3 主要余热利用设备技术性能指标

    1.8.2 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1 余热利用设备与原动机宜采用一一对应的配置方式,在原动机排烟及冷却水系统上应设自动调节阀,保证发电设备正常运行。
    2 余热锅炉及余热吸收式冷(温)水机可仅利用余热或加装补燃装置。
    3 应优先利用发电余热制冷、供热,当发电余热不能满足设计冷、热负荷时补燃。
    4 燃气轮机宜采用烟道补燃方式,其它机组可设置燃烧器补燃。
    1.8.3 选用要点
    系统的组成形式、设备容量、工艺流程及运行方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系统的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应大于70%,余热利用率应大于60%。
    1 负荷预测
    1)对既有建筑,应调查实际冷、热、电负荷数据,根据实测运行数据绘制不同季节典型日逐时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
    2)对新建建筑或不能获得实测运行数据的既有建筑,应根据相似建筑实测负荷数据,参考本建筑设计负荷资料进行估算,并绘制不同季节典型日逐时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
    2 余热利用设备选择
    1)当热负荷主要为空调制冷、供热负荷时,余热利用设备宜采用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直接利用烟气和高温水热量。
    2)当热负荷主要为蒸汽或热水负荷时,余热利用设备宜采用余热锅炉,将发电余热转化为蒸汽或热水再利用。
    3)应按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时产生的余热量,确定余热利用设备容量。
    4)应按发电机组的运行规律,逐时核算的余热量,余热不足部分可由补充冷热能供应设备补充。
    3 辅助设备选择
    1)补充冷热能供应设备可采用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压缩式冷水机组、热泵、锅炉等。
    2)根据负荷变化规律和设备容量,可设置蓄热、蓄冷装置,在冷热负荷低谷时段充分利用发电余热。
    3)冷却水排热装置可采用冷却塔或风冷散热器,将未完全利用的冷却水热量排至室外。寒冷地区冷却水系统应采取防冻措施。
    4)烟气排热装置可采用烟气三通调节阀和直排烟道,将未完全利用的烟气排空。
    4 能源综合利用率计算
    1)系统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
    ——年供热总量(MJ);
    ——年供冷总量(MJ);
    W——发电总量(kWh);
    B——年燃料总耗量(m³);
    ——燃料低位发热量(MJ/M³)。
    2)系统年平均余热利用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年平均余热利用率(%);
    ——年余热供热总量(MJ);
    ——年余热供冷总量(MJ);
    ——排烟温度降至120℃时可利用的热量(MJ);
    ——冷却水温度降至85℃时可利用的热量(MJ)。

    1.8.4 典型系统
    1 燃气轮机+蒸汽吸收式制冷机系统流程图(图1.8.4-1)
    2 燃气轮机+烟气吸收式制冷机系统流程图(图1.8.4-2)
    3 内燃机+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系统流程图(图1.8.4-3)
    4 内燃机+烟气吸收式制冷机系统流程图(图1.8.4-4)
    5 内燃机+烟气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系统流程图(图1.8.4-5)

    图1.8.4-1 燃气轮机+蒸汽吸收式制冷机
    图1.8.4-1 燃气轮机+蒸汽吸收式制冷机
    图1.8.4-2 燃气轮机+烟气吸收式制冷机
    图1.8.4-2 燃气轮机+烟气吸收式制冷机
    图1.8.4-3 内燃机+热水吸收式制冷机
    图1.8.4-3 内燃机+热水吸收式制冷机
    图1.8.4-4 内燃机+烟气吸收式制冷机
    图1.8.4-4 内燃机+烟气吸收式制冷机
    图1.8.4-5 内燃机+烟气热水吸收式制冷机
    图1.8.4-5 内燃机+烟气热水吸收式制冷机

    1.8.5 技术经济分析
    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可以采用增量分析方法,与常规供能系统进行比较。作为比较对象的常规供能系统,可以选定为电力由市电供应;供热采用燃气锅炉或燃气直燃机;供冷采用电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或燃气直燃机。
    1 环境效益
    冷热电联供系统替代燃煤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房及电制冷机供应冷、热、电负荷,可减少烟尘、S0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2 节能效果
    冷热电联供系统相对于常规系统,可减少一次能源消耗量。
    3 经济性评价
    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经济性评价应与常规供能系统比较,在供应同样的冷、热、电负荷条件下,计算增量投资回收期;或者以同样的冷、热、电销售价格,分别计算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运行成本包括:外购电费、燃气费、水费、人工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占用电力设备补偿费等。
    1.8.6 相关标准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18431—2001。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18362—2001。
    《烟道式余热锅炉 通用技术条件》JB/T6503—199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设备采购 余热锅炉》JB/T 8953.3—1999。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1.1 分类(表2.1.1)
    2.1.2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表2.1.2)

    表2.1.1  户用燃气供暖设备分类
    表2.1.1 户用燃气供暖设备分类
    表2.1.2  户用燃气供暖设备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表2.1.2 户用燃气供暖设备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2.1.3 选用要点
    1 燃气热水采暖炉
    1)额定供热量应和采暖(含生活热水)负荷相适应,容量不宜过大。
    2)采暖炉的额定效率应≥88%,部分负荷热效率≥85%。
    3)采暖炉配套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应与采暖系统特性相匹配。
    4)采暖系统在非采暖期必须满水保养,不得放空。设置燃气采暖炉的房间应设地漏,地面需作防水处理。
    2 燃气热风采暖炉
    1)户用燃气热风采暖炉有高、中、低三档风速,可根据风管系统阻力条件选择,而燃气量和风量需在系统调试时整定,用户不能自行任意调节改变。
    2)采暖炉采用全负荷燃烧和停止燃烧的简易两位燃烧调节方式,室温控制只能依靠运行时间的间隔,因此容量的合理选择,对于采暖舒适度和热效率至关重要。采暖炉的额定供热量应与采暖负荷相适合,容量的余量不宜超过采暖设计负荷的20%。
    3)送风口距地面高度≤3.5m时,送风温度35、45℃。额定燃气量和风量在调试整定时,应满足上述条件。
    4)由于一般只设送风管道送至各采暖空间,不设回风管道。故应考虑集中回风时各房间的回风气流通路。
    主要房间应设置电动或手动风口,满足分室温度控制的风量分配和调节要求。
    3 燃气采暖炉应有熄火保护装置,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符合防火规范、留有安全距离的场所。
    4 应选用平衡式燃气采暖炉,必须采用生产厂家提供的给排气管并应直接通至室外。风帽排气出口周围不应有门窗等开口及障碍物,以免烟气回流室内。
    5 在冬季室外温度≤5℃地区使用时,需选用具备防冻功能的采暖炉。
    6 当需要提供较低温度和较小温差热水时(如热水地板采暖或风机盘管系统),应注意解决烟气冷凝水和循环水流量不足的问题。
    2.1.4 施工安装要点
    3.1 燃气炉安装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执有安装许可证的人员进行,安装时,应有标示和记录。
    3.2 燃气炉应安装在不燃地板或墙壁上,如需要设置在可燃、难燃地板或墙壁上时,应采取有效防火隔热措施。
    2.1.5 相关标准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
    《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通则》GB 16914—2003。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 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GB 6932—2001。

    关键词: 采暖通风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5502421522
    售后咨询热线
    1800246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