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梁的受压翼缘处,柱腹板厚度tw应同时满足:

fc——柱钢材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b——梁钢材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be——在垂直于柱翼缘的集中压力作用下,柱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处压应力的假定分布长度,参照公式(4.1.3-2)计算;
hc——柱腹板的宽度;
fyc——柱钢材屈服点。
2 在梁的受拉翼缘处,柱翼缘板的厚度tc应满足:

7.4.2 由柱翼缘与横向加劲肋包围的柱腹板节点域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VP——节点域腹板的体积。柱为H形或工字形截面时,VP=hbhctw,柱为箱形截面时,VP=1.8hbhctw;
tw——柱腹板厚度;
hb——梁腹板高度。
当柱腹板节点域不满足公式(7.4.2-1)的要求时,对H形或工字形组合柱宜将腹板在节点域加厚。腹板加厚的范围应伸出梁上、下翼缘外不小于150mm处。对轧制H型钢或工字钢柱,亦可贴焊补强板加强。补强板上下边可不伸过柱腹板的横向加劲肋或伸过加劲肋之外各150mm。补强板与加劲肋连接的角焊缝应能传递补强板所分担的剪力,焊缝的计算厚度不宜小于5mm。当补强板伸过加劲肋时,加劲肋仅与补强板焊接,此焊缝应能将加劲肋传来的剪力全部传给补强板,补强板的厚度及其连接强度,应按所承受的力进行设计。补强板侧边应用角焊缝与柱翼缘相连,其板面尚应采用塞焊与柱腹板连成整体,塞焊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较薄焊件厚度的

2 腹板的厚度tw应满足下式要求:

1 横向加劲肋应能传递梁翼缘传来的集中力,其厚度应为梁翼缘厚度的0.5~1.0倍;其宽度应符合传力、构造和板件宽厚比限值的要求。
2 横向加劲肋的中心线应与梁翼缘的中心线对准,并用焊透的T形对接焊缝与柱翼缘连接。当梁与H形或工字形截面柱的腹板垂直相连形成刚接时,横向加劲肋与柱腹板的连接也宜采用焊透对接焊缝。
3 箱形柱中的横向加劲隔板与柱翼缘的连接,宜采用焊透的T形对接焊缝,对无法进行电弧焊的焊缝,可采用熔化嘴电渣焊。
4 当采用斜向加劲肋来提高节点域的抗剪承载力时,斜向加劲肋及其连接应能传递柱腹板所能承担剪力之外的剪力。
条文说明 7.4 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本节为新增内容。
7.4.1 梁与柱刚性连接时,如不设置柱腹板的横向加劲肋,对柱腹板和翼缘厚度的要求是:
1 在梁受压翼缘处,柱腹板的厚度应满足强度和局部稳定的要求。公式(7.4.1-1)是根据梁受压翼缘与柱腹板在有效宽度be范围内等强的条件来计算柱腹板所需的厚度。计算时忽略了柱腹板向轴向(竖向)内力的影响,因为在主框架节点内,框架梁的支座反力主要通过柱翼缘传递,而连于柱腹板上的纵向梁的支座反力一般较小,可忽略不计。日本和美国均不考虑柱腹板竖向应力的影响。
公式(7.4.1-2)是根据柱腹板在梁受压翼缘集中力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条件,偏安全地采用的柱腹板宽厚比的限值。
2 柱翼缘板按强度计算所需的厚度tc可用规范公式(7.4.1-3)表示,此式源于AISC,其他各国亦沿用之。现简要推演如下(图22):





在上述节点板域的抗剪强度计算中同样没有考虑柱腹板轴力的影响,这是因为抗剪强度提高到(4/3)fv。后仍留有较大的余地,而且略去剪力项后使算得的剪应力偏高20%~30%,而柱腹板的轴压力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系数为


当柱腹板节点域不满足公式(7.4.2-1)的要求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其中加贴补强板的措施有两种,在国外均有应用实例。至于斜向加劲肋则主要用于轻型结构,因它对抗震耗能不利,而且与纵向梁连接时构造上亦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