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消防文库>消防通风系统 > 正文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 JGJ-T260-2011

    • 发布日期:2018-08-14
    • 浏览次数:2034

    3.6.1 制冷(热)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制冷(热)量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2台及以下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1台,对于3台及以上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2台;
        2)温度计应设在靠近机组的进出口处;流量传感器应设在设备进口或出口的直管段上,并应符合测试要求。
       2 制冷(热)量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 10870规定的液体载冷剂法进行检测;
        2)检测时应同时分别对冷水(热水)的进、出口处水温和流量进行检测,根据进、出口温差和流量检测值计算得到系统的供冷(供热)量;
        3)应每隔5min~10min读一次数,连续测量60min,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测定值。
       3 机组制冷(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0——机组制冷(热)量(W);
                     V——循环测水平均流量(m3/h);
                      t——循环测水进、出口平均温差(℃);
                     ρ——水平均密度(kg/m3);
                     c——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容[kJ/(kg·℃)]。

    3.6.2 冷水机组性能系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冷水机组性能系数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应在被测机组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水机组的冷量,并同时测量冷水机组耗功率;
        2)应每隔5min~10min读一次数,连续测量60min,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测定值;
        3)冷水机组的校核试验热平衡率偏差不得大于15%。
       2 冷水机组性能系数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0——机组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kW);
                    Ni——机组平均实际输入功率(kW)。

        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按下式计算:

        式中:Q0——机组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kW);
                    W——燃料耗量,其中燃气消耗量Wg(m3/h),燃油消耗量W0(kg/h);
                     q——燃料低位热值(kJ/m3或kJ/kg);
                     P——消耗电力(kW)。
    3.6.3 水泵效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泵效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应在被测水泵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
        2)测试过程中,应测量水泵流量,并测试水泵进出口压差,以及水泵进出口压力表的高差,同时记录水泵输入功率;
        3)检测工况下,应每隔5min~10min读数1次,连续测量60mi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
       2 水泵效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水泵平均流水量(m3/h);
                   ρ——水平均密度(kg/m3);
                  G——自由落体加速度(m3/s);
              Pout——水泵出口压力(Pa);
                Pin——水泵进口压力(Pa);
                ΔH——水泵平均扬程,进、出口平均压差(m);
                   Z——水泵进、出口压力表高度差(m);
                  W——水泵平均输入功率(kW)。
    3.6.4 冷却塔效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冷却塔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应在被测冷却塔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却水量不得低于额定水量的80%;
        2)应测量冷却塔进出口水温,并测试冷却塔周围环境空气湿球温度。
       2 冷却塔效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ηic——冷却塔效率(%);
               Tic·in——冷却塔进水温度(℃);
             Tic·out——冷却塔出水温度(℃);
                 Tiw——环境空气湿球温度(℃)。
    3.6.5 冷源系统能效比(EER-sys)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被测冷源系统运行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源系统能效比,并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
        1)应分别对系统的制冷量、机组输入功率、冷冻水泵输入功率、冷却水泵输入功率、冷却塔风机输入功率进行测试;
        2)供冷量的测试应符合本规程第3.6.1条的规定;
        3)检测工况下,应每隔5min~10min读数1次,连续测量60mi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的检测值。
       2 冷源系统能效比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EER—sys——冷源系统能效比(kW/kW);
                             Q0——冷源系统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kW);

    ∑Nt——冷源系统各设备的平均输入功率之和(kW)。

    3.6.6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抽检比例不应少于空调机组总数的20%,不同风量的空调机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台。
       2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被测风机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
        2)分别对风机的风量和输入功率进行测试,风管风量的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3.2.3条的规定;
        3)风机的风量应为吸入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且风机前后的风量之差不应大于5%。
       3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s——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
                     N——风机的输入功率(W);
                     L——风机的实际风量(m3/h)。
    3.6.7 水力平衡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力平衡度检测的测点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热力入口总数不超过6个时,应全数检测;
        2)当热力入口总数超过6个时,应根据各个热力入口距热源距离的远近,按近端、远端、中间区域各选2处确定受检热力入口。
       2 水力平衡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
        2)水力平衡度检测期间,应保证系统总循环水量维持恒定且为设计值的100%~110%;
        3)热力入口流量测试应符合本规程第3.3. 3条的规定;
        4)循环水量的检测值应以相同检测持续时间内各热力入口处测得的结果为依据进行计算。
       3 水力平衡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HBj——第j个支路处的系统水力平衡度;
              Gwm·j——第j个支路处的实际水流量(m3/h);
               Wwd·j——第j个支路处的设计水流量(m3/h);
                       j——支路处编号。
    3. 6.8 补水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补水率检测的测点应布置在补水管道上适宜的位置。
       2 补水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宜为整个采暖期;
        2)总补水量应采用具有累计流量显示功能的流量计量装置检测,且应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
        3)当采暖系统中固有的流量计量装置在检定有效期内时,可直接利用该装置进行检测。
       3 采暖系统补水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Rmp——采暖系统补水率(%);
                      ga——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系统单位建筑面积单位时间内的补水量[kg/(m2·h)];
                      gd——采暖系统单位建筑面积单位建筑面积单位时间内理论设计循环水量[kg/(m2·h)];
                      Ga——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系统平均单位时间内的补水量(kg/h);
                       Ao——居住小区内所有采暖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m2);
                       qq——供热设计热负荷指标(W/m2);
                 Ts,tr——采暖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
    3.6.9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测的测点应布置在热源总出口及各个热力入口。
       2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120h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
        2)检测期间,采暖系统应处于正常运行工况,热源供水温度的逐时值不应低于35℃;
        3)采暖系统室外管网供水温降应采用温度自动检测仪进行同步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
        4)建筑物采暖供热量应采用热计量装置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检测,供回水温度和流量传感器的安装宜满足相关产品的使用要求,温度传感器宜安装于受检建筑物外墙外侧且距外墙外表面2.5m以内的地方;
        5)采暖系统总采暖供热量宜在采暖热源出口处检测,供回水温度和流量传感器宜安装在采暖热源机房内,当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外时,距采暖热源机房外墙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大于2. 5m。
       3 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αht——采暖系统室外官网热损失率;
                 Qa·j——检测持续时间内第j个热力入口处的供热量(MJ);
                 Qa·t——检测持续时间内热源的输出热量(MJ)。
    3.6.10 锅炉运行效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炉运行效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120h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24h;
        2)检测期间,采暖系统应处于正常运行工况,燃煤锅炉的日平均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60%,燃油和燃气锅炉瞬时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30%,锅炉日累计运行时数不应少于10h;
        3)燃煤采暖锅炉的耗煤量应按批计量;燃油和燃气采暖锅炉的耗油量和耗气量应连续累计计量;
        4)在检测持续时间内.煤样应用基低位发热值的化验批数应与采暖锅炉房进煤批次一致,且煤样的制备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0的有关规定;燃油和燃气的低位发热值应根据油品种类和气源变化进行化验;
        5)采暖锅炉的输出热量应采用热计量装置连续累计计量。
       2 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η2·a——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日平均运行效率;
                     Qi——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的输入热量(MJ);
                     Gc——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锅炉的燃煤量(kg)或燃油量(kg)或燃气量(Nm3
                   ——检测持续时间内燃煤量的平均应用基低位发热值(kJ/kg)或燃油量的平均低位发热值(kJ/kg)或燃用气的平均低位发热值(kJ/Nm3)。
     

    条文说明

    3. 6 系统性能参数

    3. 6.2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 10870-2001中规定校核试验偏差不应大于6%,考虑现场的测试条件和仪表准确度的规定,现场冷水机组性能的校核试验热平衡率偏差取不大于15%。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燃料耗量如现场不便于测量,可现场安装计量仪表进行测量,现场安装仪表必须经过相关计量部门的标定;燃料的发热值可根据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燃料发热值进行计算。
    3.6.3 当测量水泵进出口压力时,应注意两个测点之间的阻力部件(如过滤器、软连接和弯头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影响不能忽略,则应进行修正。
    3.6.5 冷源系统用电设备包括冷水机房的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其中冷冻水泵如果是二次泵系统,一次泵和二次泵均包括在内。冷源系统不包括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

    关键词: 采暖通风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5502421522
    售后咨询热线
    18002469922